3月31日,记者走进龙凤镇综治中心的服务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无差别接待窗口,设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3个调解岗位和1个信访接待岗位。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地接待群众,耐心地记录群众的诉求。
再往里走,中心设有信访接待室、矛盾调解室、多功能会议室等特色调解室。多功能会议室里,龙凤镇、村干部、龙凤司法所干部正与当地村民坐在一起,调解纠纷矛盾。
“以前反映诉求矛盾,群众不知道到底归哪个部门管,甚至跑几个地方,跑来跑去也就跑得‘冒火’。”龙凤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任良浩介绍说,今年2月,龙凤镇加大资金投入,利用300平方米的新阵地,全新打造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并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有关功能,做到化解矛盾“最多跑一地”。
除了有形阵地,这里还有一支专业的调解队伍。该队伍以“重点部门集中常驻、一般部门轮换入驻、涉事部门随叫随驻”为理念,既有司法所、信访部门的4名常驻人员,也有公安、检察院、调解经验丰富、威望较高等人员轮驻,全流程完善群众诉求的登记、受理、办理等工作,确保对群众的各类诉求能够“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前不久,龙凤镇村民杨某某邀约王某某到定宝村打井,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因为绳索断裂,下吊的电锤落在井中将王某某打伤。为相关赔偿事宜,双方当事人多次协调不下,经村委会调解也未能达成一致。
随后,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双方来到龙凤镇综治中心进行矛盾化解。工作人员受理后,立即组织龙凤司法所、综治中心联合调解。龙凤司法所所长许密从法律上给当事各方予以释法明理,厘清承揽关系和雇佣关系,并从事故责任认定、相关法律法规等角度为双方做分析;信访调解人员则面对面为双方算好“经济账”“时间账”“感情账”,帮助双方打开心结,引导双方互谅互让。最终,经过半天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各自承担一半的责任。当天,双方签署了和解协议。
“我们通过平台把资源整合在一起,对群众上门反映的矛盾纠纷,安排入驻单位及信访人员先行调解,推动矛盾纠纷化早化小。”任良浩说,对调解不成的问题,龙凤镇综治中心还可以规范、依法、高效地导入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解决渠道,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当然,综治中心只是一个平台,解决老百姓利益诉求主要依靠各职能部门和健全的工作机制。为此,针对基层调解力量薄、任务重、压力大等难题,龙凤镇综治中心创新建立“3+N+X”工作法,3即村干部、警长、司法所长,N即政府内设机构,X即有威望的老党员、退役军人、新乡贤等社会力量,构建起了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全覆盖、无死角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实现“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群众从最开始争执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到最后握手和解;从有困难“摸不着门”,到有问题主动上门求助…… 综治中心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同时,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群众的信任。自今年2月龙凤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累计接待群众200余人次,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