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全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推进会在泸州召开。近年来,全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持续健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基层阵地更加坚实,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时代特征、基层特点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子。
数据显示,我省矛盾纠纷化解率连续6年保持97%以上,万人成讼率持续处于全国低位,群众安全感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聚焦集约打造多元解纷“超市”
4月11日,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一站式”解纷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来办事的群众介绍业务办理流程。这里整合司法行政、派出所等资源力量,设置调解室、“乡安无讼”工作室等11个办公窗口和功能室,对各类矛盾纠纷实行“一站受理”,努力让群众“只跑一地”。
绵阳的做法不是个案。四川各地积极整合政法、司法、信访、社会服务等多个部门力量,形成合力,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一站式’平台旨在通过建设‘旗舰店’,链接各部门解纷资源‘加盟店’,打造多元解纷‘超市’。”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注意到,围绕如何推进“一站式”平台建设,我省特别强调“集约”:要聚焦集约,坚持资源共享、功能集成、部门联动、手段集中,推动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在县乡两级,依托综治中心整合,实现“一中心多能”;在村(社区),综治中心可与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使用。
“我们通过整合信访接待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5个中心,建立了区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提供17个常驻部门服务窗口,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和高效利用。”成都市郫都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一站式”平台规范化建设,还需要制定统一的工作流程、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确保解纷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例如,攀枝花市发布地方标准,明确各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暨人民调解中心(即“双中心”)的场所建设、功能分区、职责任务等内容,确保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南充阆中市七里街道建立了“一线排查、中心化解、一线回访”的工作闭环机制,确保矛盾纠纷能够快速感知、及时化解、有效反馈。
强化预警提升多元解纷质效
不怕存在矛盾纠纷,就怕不知情、没掌握。对此,我省明确,各地一站式解纷平台要建立研判机制,着眼风险预警,强化前瞻性分析,做到识早识小、防患未然。
各地已有探索。泸州市泸县太伏镇发挥网格员队伍优势,引导驻网格政法干警、联村干部、志愿者等力量下田地听民意、察民情,增强网格发现力和化解力。“我们也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镇网格员开展‘一日双巡’,实时掌握网格内动态。”了解了太伏镇的做法后,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相关负责人说。
为提升解纷调处质效,太伏镇还上线矛盾纠纷“E网通平台”,方便当事人通过平台申请线上调解。“‘E网通平台’不仅录入了辖区内每起矛盾纠纷的基本情况,从接到矛盾纠纷开始,调解的步骤、节点、办理人、每一次的调解过程等均被详细录入系统。”工作人员说。
科技赋能也已成为共识。宜宾市江安县开发了“江安e联调”APP,当事人可随时通过APP申请调解;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依托“花城管家”微信公众号运行“花城解纷码”,实现“一案一编码、一码管到底、全程可追溯”……
如何持续发力?我省明确,要聚焦联动,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强化多种解纷方式相衔接,构建多元协同的工作体系。同时,要聚焦贯通,加快信息系统建设,用科技助力矛盾纠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