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不然我妈这身份证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理!”7月10日傍晚,看着民警顺利完成身份证信息采集,龚先生紧紧握住民警的手,连连道谢时,掌心的温度里满是激动与感激。
当天上午,龚先生急匆匆冲进玉峰派出所户籍室,额角还带着赶路的薄汗。“警官,您快帮帮我!”他声音发紧,原来90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办理医保卡和养老金业务必须用新身份证,可老人连坐都坐不稳,根本没法到派出所。户籍民警连忙递上一杯水:“您别急,特殊情况我们上门办。”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仔细记下地址、联系方式,甚至特意问清老人平时的作息时间,怕上门时打扰老人休息。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当天下午3点,正是老人精神头好些的时候,户籍民警带着相机、指纹采集器等设备,在驻村辅警刘业鹏的引导下准时赶到。
进屋一看,老人房间的灯泡瓦数低,光线昏沉,拍出来的照片肯定模糊。“我来!”刘业鹏挽起袖子,先轻轻给老人掖了掖被角,然后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托住老人的背和腿,像照顾自家长辈一样稳稳把老人背到院坝里。他还细心地找了块干净抹布,把墙面上的浮尘擦了擦:“这样拍出来干净些。”
户籍民警蹲在老人面前,尽量让视线和老人齐平,柔声说:“婆婆,咱们看镜头笑一笑,就拍一张,很快的。”老人听力不太好,民警就放慢语速重复了好几遍,手里举着的相机也跟着老人的头微微调整角度。阳光有点晃眼,民警还特意用手在镜头上方搭了个小凉棚,怕强光让老人眯眼。来回调整了十几次,终于拍到了合格的照片。采集指纹时,老人手指皮肤有些干硬,民警又拿出护手霜轻轻抹在老人指尖,帮着按摩了几下,才顺利完成采集。
“真是遇到好警察了!”龚先生的家人端来茶水,被民警笑着婉拒:“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临走时,民警还特意叮嘱:“身份证办好我们给您送过来,有啥需要随时打电话。”
一句“应该做的”,背后是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的担当。从急匆匆的求助到暖融融的感谢,这场跨越几公里的上门服务,不仅办好了一张身份证,更架起了一座警民连心的“暖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