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院天地 >
没捺印、高利息的借条到底如何认定法律效力
www.suiningpeace.gov.cn 】 【 2025-10-29 09:33:46 】 【 来源:射洪市人民法院

  近日,射洪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充分发挥判后答疑机制作用,于判决后高效开展矛盾化解工作,在判决书送达后三天内促成被告主动履行全部还款义务,有力维护司法权威,切实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image.png


  案件受理初期,原、被告对事实认定存在严重分歧,情绪对立,庭前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原告坚称被告因资金周转问题向其借款5万元,并出示借条为证。被告则辩称:“这5万元只是帮忙过桥用的周转金,不算借款。”


  面对具有争议的案情与激烈的矛盾,承办法官细致梳理证据链条,精准归纳争议焦点,充分听取双方陈述,依法作出判决后,对关键问题逐一阐明。


  “法官,我还是觉得有点不理解,这个借条为什么能被认定有效?”判决生效后,被告仍然心存疑虑。


  考虑到双方争议较大、可能影响后续执行,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启动判后答疑机制,主动延伸审判服务。承办法官通过面对面沟通,一方面耐心解答被告对判决的疑问,详细解读法律依据、证据采信标准和裁判逻辑;另一方面注重情感疏导,引导被告理性看待裁判结果。


  “法律讲究证据和事实,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捺印均有同等法律效力,《借条》单有签名,约定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规定或公序良俗,即使无捺印也具有法律效力。约定利息过高,其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应当视为偿还本金。我们也理解你当时帮忙的初衷,但既然形成了借贷关系,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承办法官在约谈中语重心长地说道。


  “法官,谢谢您的耐心解释,我现在明白了。我这就去把钱还上。”


  在承办法官持续细致的沟通引导下,被告态度逐步转变——从最初的对立、不满,到建立对法律的敬畏与对司法工作的信服,最终,被告在判决书送达后第三天,主动前往法院履行全部款项,原告的合法权益得以顺利实现。


  本案的顺利履行,是判后答疑机制实质化运行的生动实践,更是射洪市人民法院深入推进“效率革命行动”的显著成果。它不仅体现了审判环节的精准高效,更彰显了司法裁判“最后一公里”的权威与温度。下一步,射洪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效率革命行动”精神贯穿于“案结事了”到“事了人和”的全过程,让公平正义以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抵达人民群众。

编辑:赖政宇
中共遂宁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