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薪”到“安心”——船山法院多方协调,为60名驾校员工兑现“血汗钱”
“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为我们要回了大部分‘血汗钱’,下个月咱娃的学费有着落啦!樊法官,太感谢你们了!”近日,在遂宁市船山区人民法院的组织协调下,某驾校考场内接连传来喜出望外的欢呼声。从“忧薪”到“安心”,从“愁容”到“笑容”,这场“执行拉锯战”,背后隐藏着法院执行团队怎样的执行智慧与为民担当?
濒临破产“陷困局”
某驾校因经营不当,一度濒临破产,继而拖欠多名员工工资引发纠纷。2025年7月,未拿到工资的驾校员工依据民事调解书,向船山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船山法院调查发现该驾校账户已被多轮冻结,名下仅有租赁使用的驾校场地、教练车,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苦心经营多年的驾校,经年累月打造的招牌,是否只有破产一条路?
多方协调“破坚冰”
面对驾校“保招牌”的强烈意愿与员工迫切的民生诉求,船山法院坚持“民生优先”理念,积极协调各方,取得首冻法院与申请人的支持,成功将冻结款项中的126万余元划至本院账户,专门用于解决员工欠薪问题,并组织驾校其余执行案件全部达成执行和解协议。7月31日,船山法院组织现场集中办理发款手续,60名员工认真核对领款金额并签署银行账户确认书。某员工说“拿到这笔钱,我们有继续服务企业的信心和决心”,驾校负责人表示“感谢船山法院的协调与支持,让企业又活过来了”。
延伸服务“暖民心”
为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持续保障,执行法官现场对驾校负责人进行了再督促,希望驾校保持良好经营态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确保工资按期支付,并定期向法院报告履行情况。法院将持续跟踪监督,确保执行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本案通过法院的主动作为和多方位协调,既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为企业重振旗鼓创造了条件,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生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
编辑:赖政宇
中共遂宁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