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遂宁市以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指示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努力打造“成本洼地、效率高地”,让企业家投资放心、赚钱安心,“让遂宁成为最好做生意的地方”。
在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场协同高效的深刻变革正加速推进——成立全省首个“执破融合中心”,打通破产审判部门与执行部门在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程序衔接的壁垒,简化内部衔接、强化协作配合、加快“终本出清”,让“僵尸企业”有序退场,让危困企业涅槃重生,更让法治活水奔涌,浇灌出营商环境的沃野千里。
打破僵局开启执破融合新范式
近年来,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成功办理盛马化工、威斯腾等重点企业重整案,在积累以破产手段挽救危困企业经验的同时,也发现破产程序与执行程序隶属不同部门,二者互不兼容,职能、理念、资源均有待整合,执行案件“移不出”,破产案件“破不了”等问题凸显。
2024年3月,破局时刻到来。在市委强力推动下,全省首个“执破融合中心”正式成立,剑指“移不出”与“破不了”的核心症结。中心打破部门藩篱,整合执行局与商事审判骨干力量合署办公,创设了“执破融合1+6+4”工作模式。“1”是1个“执破融合中心”,集成指挥、协调、会商三大功能;“6”是6个办案团队,负责具体办理“执转破”案件;“4”是4项工作机制,对应3种类型破产案件办理。
“我们建立了统一的‘案件池’和‘资源库’,协同作战,真正打通了企业债务集中清理和司法出清的最后一公里。”市中级人民法院“执破融合中心”负责人道出了改革的关键。
改革成效立竿见影。2024年该中心审查会商拟“执转破”案件10次48件,移送破产审查案件30件,同比翻6倍,适用简案快审程序审结破产清算案件12件,立案至终结破产程序用时仅45天,有效化解债权7.77亿元,出清执行积案1167件,有序清退12家“僵尸企业”,助力3家危困企业重获新生。
深化改革释放司法护航新动能
进入2025年,改革的脚步并未停歇。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落实省法院“守正创新、拓优增信”工作主题,紧扣市委市政府“效率革命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涉企积案清理三项中心工作,系统总结“执破融合”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化改革,护航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这不是简单的程序叠加,而是司法理念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的转变”,市中级人民法院“执破融合中心”负责人介绍,将“执破融合”延伸“立审执破融合”正是要打破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与程序断点,进一步探索将“执破融合”延伸至立案、诉讼阶段,综合运用“证据共通认定+债权集中审查”方法,初步判断企业挽救价值,48小时内完成诉讼案件转破产立案审查,为企业再生赢得时间和空间。
同步深化改革的还有构建“三联共治”破产审判体系。创新构建多方平台联合、立审执破联动、延伸服务联控的“三联共治”破产审判体系,助力市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创新采用“本地二级破产管理人+一级外地破产管理人”联合执业模式,为重整企业配好“主治医生”,齐全农牧集团破产重整案中优选两家管理机构通力配合,已有效化解饲料供应、代养户阻碍、饲养全流程监管等难题,确保破产期间生猪持续出栏,企业尽早“轻装上阵”。
此外,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还积极打造重整企业立体式信用修复体系,会同市发展改革委、人行遂宁市分行、遂宁金融监管分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加强金融机构对破产程序参与和支持的实施意见》《关于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备忘录》等文件,明确企业信用修复路径、时效和支持要求,为重整企业“重回赛道”筑路架桥,累计发放《信用修复证明》7份。
典型案例印证着深化改革的成效,新家园公司通过“预表决”机制实现破产和解,155件执行积案一夜清零,企业凤凰涅槃重获新生;路雅达等5家“无产可破”企业,运用破产清算“四快”机制,从立案至清算完毕用时37天,化解债务1.41亿元。这些鲜活案例背后,是“执破融合”的亮眼成绩单。中心成立以来,办理破产简案平均用时缩减至45天,消减执行积案1327件,盘活资产3.8亿元,化解债务7.78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清退“僵尸企业”12家,挽救危困企业3家。
多方联动绘就社会治理新格局
基于“三联共治”破产审判体系,市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努力,破解破产企业信用修复、金融协同、职工安置、容缺办证、不动产处置、税收申报等企业痛点难点问题,为破产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今年以来,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在多部门协同攻坚下,高效审结富士电机破产重整案,帮助企业3天部分复工、5天交付第一批订单、11天全面复工、150天涅槃重生,实现“核心资产溢价96%、职工债权全额清偿、成渝汽车产业链千万级订单如期交付”三大目标。
“法企面对面”交流机制架起“连心桥”,精准服务举措更显温度。聚焦企业法治需求,创新搭建“法企面对面”常态化沟通渠道,明确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每半年与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1次,县(市、区)法院院长每季度与辖区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1次,问需于企、精准服务。今年,全市两级法院已与273人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交流,听取优质意见建议218条,切实倾听企业心声,形成覆盖不同层级、贯穿全链条的意见收集闭环。对这些宝贵建议,全市两级法院建立高效转化机制,逐条梳理分析、精准聚焦堵点难点,最终凝练转化为优化诉讼服务、提升审判效率、强化产权保护等21项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举措,让企业感受到“司法温度看得见、法治保障摸得着”。
聚焦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久拖不执问题,多部门联动,高效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今年1月,市委政法委统筹部署,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斗城惊雷”打击拒执犯罪专项行动,同步开展涉企执行专项行动,实施“一案一策”,实行院领导包案攻坚,通过“网络查控”+“现场调查”等方式及时控制财产,依法惩戒和打击恶意拖欠企业账款行为,消减涉企积案。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协助查控1378人,立案侦办64人;检察院审查起诉36人;法院拘留241人,审理判决18人,办结涉企执行案件971件,近半年收回企业账款4.04亿元。
暮色中的涪江两岸华灯初上,工业园区里机器依然轰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执破融合”的司法创新如同潺潺清泉,以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做实信用修复,采用“活封活扣”、执行和解等柔性措施“放水养鱼”,助力企业回归正轨,持续滋润着市场主体。遂宁以全省首创的“执破融合中心”为支点,撬动了一场深刻的司法供给侧改革。
“我们要切实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到实处,‘执破融合’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抓手”,市中级人民法院“执破融合中心”负责人语气坚定地说道。全市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现场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改革,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深入开展“五个专项治理”,拓宽府院联动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党委领导+法院主导+府院联动+企业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执破融合”最大合力;优化“执破融合”工作机制,致力于程序优化、时间管控和资产处置等,释放“执破融合”最佳质效;健全“法院+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精准对接企业法治需求,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服务,为实现“砥砺四十载、奋进两千亿”战略目标提供坚强司法保障,以更精准、更高效的司法服务遂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