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两年心结一朝解!“家门口的庭审”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www.suiningpeace.gov.cn 】 【 2025-10-24 10:41:04 】 【 来源:射洪市人民法院

  “这件事一解决,我心里堵了快两年的大石头,也落地了!”签完调解协议后,居民郭某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


  近日,在射洪市平安街道某社区,一场巡回审判不仅成功化解了一起持续两年的纠纷,更将一堂生动的“高空安全法治课”送到了居民身边。


  某居民楼六楼装修工地,一滩水泥从阳台坠落,砸坏了一楼郭某家崭新的雨棚,飞溅的泥浆更将门窗、地砖污损得一塌糊涂。清晰的损害事实,却因三方各执一词陷入了长达两年的“拉锯战”。


  房主马某感到委屈:“装修我全包给了公司,我又不知道什么情况,出事凭什么找我?”


  装修公司觉得“冤”:“我们愿意负责维修,但对方开口要价太高,难以接受!”


  受损业主郭某满腹苦水:“这是我才装好的新房!看着就心疼,这精神损失谁又能赔?”


  矛盾的核心,在于各方对法律责任的认知模糊:谁该为高空坠物负责?赔偿的边界又在哪里?


  面对僵局,承办法官将法庭“搬”进社区。国徽高悬,法槌声扬,一场审判在此展开。


image.png


  庭审前,承办法官带领三方人员直奔现场,查看一楼破损的雨棚和泥浆痕迹。“水泥是从装修阳台边缘坠落的,这属于对建筑物搁置物管理不当。”“泥浆喷溅范围如此之大,说明损害远超一个点。”法官的现场剖析,让抽象的法律规定瞬间变得具体可感。


  庭审中,承办法官结合《民法典》第1253条、1254条等法律条文逐条解析,深入浅出,明确指出各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建筑物管理义务”和“合理赔偿范围”,引导郭某理性看待其诉求。法官的解读,如同一把钥匙,解开了三方当事人心中长达两年的“法结”与“心结”。


  在法官情、理、法交融的耐心调解下,三方最终互谅互让,达成和解。房主马某承诺向郭某支付8800元赔偿款,双方握手言和。这场持续近两年的纠纷,在社区居民的见证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及法官助理趁热打铁,向社区居委会送达《常见法律风险提示》,重点聚焦高空作业防护、装修施工规范、居民日常防范等方面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普法,将“事后补救”变为“事前预防”,为社区治理注入法治基因。


  这场“家门口的庭审”,是一次成功的基层治理实践。它不仅用司法的力量抚平了纠纷的裂痕,更用一堂鲜活的法治公开课,在每位居民心中刻下了“高空绝非法外之地”的警示。下一步,射洪法院“百场庭审进万家”活动将继续携法同行,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融入寻常百姓家,共同守护我们头顶那一方安全、祥和的天空。

编辑:赖政宇
中共遂宁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