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马化工)作为西南地区硕果仅存的地方炼油企业,曾一度陷入120余件执行案件的困境。如何帮助其打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和堵点,成为大英县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答题。
大英县法院以“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为指引,通过建立执行攻坚机制、优化跨部门协作模式、定制案件解决方案等多种措施,不仅让盛马化工这家老牌工业企业挣脱信用困境,还探索出一条司法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信用危机:从园区龙头企业到遭遇生产经营困境
今年6月的一个清晨,盛马化工负责人满怀感激地将一面锦旗赠予大英县法院,锦旗上印着的“司法纾困暖企心护航发展显担当”字样熠熠生辉。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家历经67年风雨的工业企业走出信用危机的曲折历程。
盛马化工始建于1958年,曾是四川省石化产业的璀璨明珠,是2000年国家清理整顿炼油行业后西南地区唯一保留的地方炼油企业,曾是四川省石化产业重点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50万吨原油,巅峰时期为大英县贡献超30%的财税收入,解决当地2000余人就业。
然而,自2016年起,盛马化工因经营不善陷入停产。2018年,盛马化工申请破产重整,新投资者入驻,2019年10月破产重整成功。然而,盛马化工发展至2023年5月,受市场环境波动冲击,新增120余件执行案件,超5亿元标的额的债务,压得该企业喘不过气来。盛马化工被列入省高院重点关注执行案件名单,陷入严重的信用危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接踵而至,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大英县工业园区负责人曾坦言,盛马化工是园区的龙头企业,如果停产,当地相关配套企业如物流、包装、运输等行业将大幅萎缩,上下游产业链几千名从业者将面临生计难题。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兴衰,更是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危机。
司法破冰:从“终本执行”到“执行攻坚”的治病良方
在法院执行系统中,盛马化工相关的120余件执行案件因“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处置”而全部进入“终本”程序。这不是执行程序的简单停滞,而是挽救企业重回健康发展的关键转机。
“对于这类关系地方经济命脉的企业,简单查封、扣押、拍卖并非解决之道,必须找到‘治病救人’的良方。我们发现,盛马化工系列案件呈现出历史遗留问题多、关联企业纠纷多、债权人诉求差异多的特点。”时任大英县法院执行局局长成代龙介绍,该企业属于能源加工企业,在当今能源紧张的情况下,若能正常生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债务亦可在生产发展中化解。于是,大英县法院成立涉盛马化工案件办理领导小组,以2024年新一轮“涉企执行攻坚专项行动”为契机,将盛马化工执行案件列为“一号工程”攻坚,运用司法智慧尽快解决盛马化工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法律方面的痛点、堵点。
工作中,大英县法院院长“挂帅”,组建由3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构成的专业化执行团队。针对涉盛马化工案件,执行团队抽丝剥茧全面剖析,分类梳理逐一登记造册,锚定“以恢复企业造血功能为核心推进执行”的方向,深化府院协同联动机制,将盛马化工的现实困境梳理成详实报告,通过府院联席会向大英县政府通报,向大英县委报告,凝聚多方合力破解生产经营困局,护航盛马化工重回健康发展轨道,为地方经济注入司法动能。
善意执行:从“机械查封”到“放水养鱼”的司法智慧
2023年6月,在“府院联动”机制的推动下,盛马化工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人。然而,两大难题随即浮现:如何助力企业走出困境,恢复满负荷生产?如何保护胜诉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权威?
在执行盛马化工系列案件中,大英县法院摒弃了“一查到底、一拍了之”的传统思路,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确立“保资质、保生产、保就业”的三保原则。执行团队工作人员向每个债权人通报了盛马化工的经营和负债情况,如果简单拍卖厂房、设备,企业基本无复产可能,债权人最终亦会血本无归;如果再次走向破产,债权受偿比例可能会极低。
“让债务人重拾信心,让债权人看到希望,这是法院的首要任务。”大英县法院执行局局长李易剖析案件时直言,盛马化工名下土地、厂房等若单独拍卖,评估值仅约一个多亿,但保留炼油资质推动整体运营,企业年利润可达几千万元。多数债权人深知企业经营爬坡过坎之不易,逐渐对法院“保企重生”思路投出信任票,从被动理解走向主动支持。
在具体执行措施上,大英县法院除了对企业生产设备采取“活查封”的方式外,还针对不同债权人诉求,倾力搭建执行和解“平台”,对盛马化工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定期向债权人通报,督促盛马化工新投入的资金中一部分用于生产,一部分用于解决债务,既让盛马化工有奔头,又让债权人有盼头。大英县法院与大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同频共振、协同发力,搭建联动平台,保障盛马化工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以实际行动赢得债权人的理解,为和解打下基础。
在大英县法院的精准服务下,执行和解顺利推进。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重庆万州某建筑公司的1700万元工程款案。债务源于前任投资人经营期间,新投资人对债务真实性存疑。2024年春节临近,农民工工资兑付压力陡增,矛盾一触即发。大英县法院主动约谈双方,抛出“折中解困”方案:在共识范围内支付500万元解农民工工资燃眉之急,剩下的案款则待春节后以法院是否启动再审作为支付前提。这一建议得到了双方的一致认可,成功遏制了信访风险。春节后,随着法院决定再审,双方争议重回法治轨道,经法官多轮释法析理,双方达成庭外和解。至此,盛马化工的所有征信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机制创新:从个案解困到优化营商环境的深远影响
大英县法院以执行机制的系统性探索破题,不仅为企业重生注入“法治动能”,更以“保企纾困”样本为优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该院通过“涉企执行专项行动”,将189件涉企“终本”案件纳入专项行动范围,恢复执行案件执行到位金额达1600多万元,其中,运用“活查封”等柔性措施挽救多家危困企业,带动上千个就业岗位恢复生产。
这些创新举措正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大英县法院每季度定期深入工业园区,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与涉诉风险企业开展座谈交流,现场答疑解惑,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盛马化工系列执行案件的妥善化解充分证明,司法责任不仅是个案的定分止争,更应成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营商环境的塑造者。”大英县法院院长邓海霞表示,下一步,该院将继续深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建立涉企执行案件“绿色直通车”,以“求极致”的标准让判决“有回响”,为遂宁“实业兴市”“引客入遂”战略和“砥砺四十载·奋进二千亿”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
据盛马化工负责人介绍,在大英县法院的助力下,企业成功扛住了恢复满负荷生产和偿还债务的双重压力,于2024年9月完成所有设备检修,并于2024年10月达到满负荷生产。目前,盛马化工产销两旺,现有职工800多名,今年产值预计将达到100亿元。
这场历时两年的司法护航行动,不仅让一家老牌企业挣脱困局,更书写了司法与市场良性互动的生动篇章。